大学里的课程可不是“平起平坐”的哦!学分相同的课,重要性可能天差地别。要是不摸清门道,稀里糊涂地把时间都花在了不该卷的地方。别担心,今天就来给你支支招,手把手教你找到那些真正值得投入精力的课程,让你的大学学习之路更加清晰、高效,还能轻松拿高分。
一、找到你的“三门课”
最值得卷的课并不是一张固定清单,而是根据你专业的培养计划来定。军训期间你也许熟悉了如何在学院官网或教务系统里查找本专业的《培养方案》,这里面包含大学期间所有的课程和授课学期、是必修或选修、课程学分等。
翻看培养计划,关注下面几点:
1、高等数学(如果有)
几乎所有理工科的第一大关。学分高、影响大,还关系到后续专业课。找本专业学长学姐问清是否有题库,以及你们学校的专属高数备考策略。
2、专业基础课
比如:大学物理、程序设计基础、工程制图……这类课是你专业的根基,找本专业/本校学长问清硬课有哪些,一般该怎么学或者有什么推荐的网课。
3、学分最高的课/技能型课程
除了上面两类,看看哪门课学分最高,或者对简历发展最有价值。
这三类课,基本决定了你成绩单的80%走向。卷对了,可能直接冲进前20%。
二、哪些课,不值得死磕
大一课程很多,不过水课也大多集中在这一学年。下面是一些可以相对少投入时间的课程:
1、通识课
体育、心理健康、xx导论课等,内容宽泛、学分低,通常大作业结课无考试,大家基本都能轻松高分,不值得死磕,但是不能不磕。
2、英语课
部分同学在大学延续了高中英语课的习惯,但大多数内容对学生无帮助,不如去准备四六级,反正期末很多学校也是用四六级题型。
3、思政课
期末开卷闭卷分学校,部分思政类课程可以考虑3-5天速通,除非你其他科目很轻松。
4、大作业/论文结课类课程
关键在于掌握评分标准,完成全部要求能拿到较高保底分,之后尽量做得出彩,平时课程按兴趣听,这类课还是有老师能讲出来东西的。
三、学会看评分标准拿分
1、考勤/平时分
不错过点名/课后提问(概率事件)/交作业。
2、Pre/小组报告
调研完成度、创意性、PPT美观度、报告是否有逻辑性。
3、大作业/课程设计/实验成绩
完成基本任务通常保底分数比较高,其余差异化给分主要体现在字迹/排版、数据亮眼、报告体现出的思考深度、AI味不冲等等。
4、期末考试
数理基础(如微积分、大学物理)、专业基础课(如信号与系统)这类要硬卷,因为难度高且期末考试占比常常60–80%。
操作方法:开学第一周,搞清楚每门课的评分细则→判断它是“卷排名的关键”还是“速通过关的小课”。
四、建议
入学后,可以直接着手做:
1、打开培养计划,了解每学期课程和学分。
2、重点关注数理基础课+专业课+最高学分/技能课三类课程。
3、向本校学长学姐打听好哪门课能速通,哪门课有题库,哪门课平时必须听课。
大学生活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冒险,而学会合理分配学习精力就是你手中的“通关秘籍”。通过找到你的“三门课”,巧妙避开那些不值得死磕的课程,学会看懂评分标准,再加上学长学姐的指路,你就能在大学的学业战场上所向披靡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