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高考改革中,赋分作为重要机制,旨在公平地将原始分转为标准分,便于成绩比较评估。下面深入剖析赋分与原始分差异等内容。

赋分一般与原始分差多少
赋分制是把考生原始分数依据全省或全市排名转化为等级分数,达成不同科目成绩的可比性。赋分和原始分的差距,受考生所处等级、科目难易及选考人数等因素影响。
以某省份的生物科目为例,假设某考生原始分数为 82 分。若该省生物科目 A 等级原始分数区间是 90 - 75 分,赋分区间为 100 - 86 分。该考生原始分虽较高,但排名未达 A 等级前列,经赋分公式计算,其赋分成绩可能在 86 - 90 分区间(具体分数依实际公式和考生人数分布而定),即赋分成绩比原始分略低。
相反,若考生原始分数处于中等,但所选科目整体难度大,高分考生少,那该考生可能通过赋分获得更高等级分数。比如某科目 C 等级原始分数区间是 60 - 70 分,赋分区间为 70 - 56 分,某考生原始分数为 68 分,其赋分成绩可能超过 70 分,在最终成绩排名中更具优势。
总体而言,赋分与原始分差异因多种因素而不同,难以一概而论。不过,赋分制能平衡不同科目难度差异,让考生在不同科目上的表现更具可比性。
2026 赋分成绩对照表
2026 年新高考 3 + 1 + 2 省份赋分成绩对照表如下,此表呈现了不同等级对应的赋分区间:
等级 | 赋分区间(分) |
|---|---|
A | 100~86 |
B | 85~71 |
C | 70~56 |
D | 55~41 |
E | 40~30 |
具体赋分方式为:先划分等级,将每个选考科目的考生群体原始分从高到低排序,按考生群体原始分的统计分布确定的人数比例,把该选考科目考生群体划分为 A、B、C、D、E 共 5 个等级。各等级人数占比分别约为 15%、35%、35%、13%和 2%。接着确定赋分区间,每个等级对应一个赋分区间,像 A 等级赋分区间为 100 - 86 分,B 等级为 85 - 71 分等。最后进行等级赋分,依据等比例转换法则,将考生原始分转换为等级分。转换公式为 R/r = (A - T)/(T - a),其中 R 为原始分数区间最大值与原始分之差,r 为原始分与原始分数区间最小值之差,A 为赋分区间最大值,a 为赋分区间最小值,T 为待求的赋分成绩。通过公式计算并四舍五入取整,得出考生赋分成绩。
2026 赋分成绩计算方式
以某省份考生为例,该考生选了地理科目作为选考科目之一,原始分数为 78 分。该省份地理科目 A 等级原始分数区间为 90 - 75 分,赋分区间为 100 - 86 分;B 等级原始分数区间为 74 - 60 分,赋分区间为 85 - 71 分。
首先确定等级,根据该考生原始分数 78 分,确定其处于 B 等级(因为 78 分在 74 - 60 分区间)。然后确定赋分区间,B 等级赋分区间为 85 - 71 分。最后进行等级赋分,依据赋分公式 R/r = (A - T)/(T - a),将已知数值代入。这里 R = 74(原始分数区间最大值 75 分减去原始分数 78 分再取反,计算时关注差值),r = 78 - 60 = 18,A = 86,a = 71。代入公式计算并四舍五入取整,得出该考生赋分成绩。
此外,不同省份的赋分标准和计算方法或有差异,考生要充分了解所在省份的具体规定和要求,合理规划复习与应对策略。同时,考生选考科目时,也应考虑科目难易程度和赋分优势,以便在赋分制下取得更好成绩。